▲网络电影《魔界时代之猫妖》在酒店选角,演员李锦豪(中)拿到半页剧本,在走廊上准备了十几分钟后,回到房间试戏。(南方周末记者翁洹/图) 来试戏时,演员们精心装扮,带上一摞彩印的模卡和满脸笑容,挨个房间寻找机会。温航每个星期要投出100张模卡,每张打印费五元,一个月下来就是两千多元的开销。 “很多院线电影上映都是三四年以后的事情,所以我们现在根本就不想那些,闷着头拍吧,就像买彩票一样。” “干演员能有几个出名的?别看有戏的时候是这样,一个月拍不了几天戏。等你混了十多年之后,别人开着车,娶了媳妇,你什么也没有。” 文| 南方周末记者刘悠翔南方周末实习生陆宇婷 A酒店的一天,是从中午开始的。 形形色色的影视剧组驻扎在这里,共同组成了炮制明星梦的市场。每到中午,他们敞开房门,迎来送往。一拨又一拨年轻漂亮的男孩女孩找上门,接受导演、制片人的挑选。 在北京,这样的“选角超市”不止一家,每年它们吞吐着数以万计的北漂青年演员,催生出上千部影视作品。 摸索了几个月,演员李锦豪和温航列出全北京剧组数量前五的酒店和公寓,每周一到周五挨个扫一遍,行话叫“扫楼”。 扫楼是个体力活,电梯坐到顶楼,再一层层楼、一间间房看下来,碰到门上贴着剧组信息的,就敲门进去、递模卡(即演员简历)、做自我介绍,得到的十有八九是婉拒。 留下来也未必是幸运,尤其对女演员来说,她们中的很多人都遭遇过骗色的剧组。“还有骗饭的,骗顿驴肉火烧的。”演员刘思雨翻了个白眼。相关酒店一度采取措施,“前一段时间都得拿着身份证进去”。 尽管鱼龙混杂,“选角超市”仍然是怀揣明星梦的新演员们无法绕开的职业起点。 “选角超市”大约诞生于2011年3月。当时,某电视剧组发布了最早的一则酒店选角启事:“欢迎各经纪公司和演员朋友们前来投递资料、前来做客或邮寄演员资料。” 该剧组所在的这家快捷酒店,邻近北京多家影视公司。“生态链嘛,就像卖汽车的扎堆,洗汽车、修汽车的也扎堆。”李锦豪如今也搬到这家酒店附近,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,“大家习惯了,就往这儿跑。” 察觉到商机的酒店很快推出了客房的“剧组价”,某酒店甚至在大堂放置电视机,滚动播放招聘组讯。在这些酒店附近,文印店也应运而生,包揽了设计、打印演员模卡的服务。 到目前为止,各种选角App仍不能取代“选角超市”的地位。李锦豪注册过四五个App,如今都卸载了,因为“没有人气”。 “简历看不出来什么东西。”相帅是一部网络大电影(也简称“网大”)的选角副导演,他们剧组只在酒店挑人,“我就看一下本人,首先是外形,如果很合适某个角色,就聊一聊,聊两句我就知道你到底拍没拍过戏。” ▲酒店的走廊里,每天来来往往的人大多是来投简历的演员及选人的剧组经纪人。(南方周末记者翁洹/图) “这辈子不能平凡地过” 2018年3月16日,北京某快捷酒店1108房间,刘思雨、温航和李锦豪在同一个剧组试戏。 一年前,刘思雨是北京某高校经管系的大一新生;两年前,温航大专毕业后在东北老家待业;四年前,李锦豪在陕西某国企做高级电工。当时的他们,都没想到自己会去做演员。 刘思雨从15岁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兼职挣钱,17岁就不需要找家里要钱了。最初,她做过礼仪促销和连锁店主管,2016年,网络直播井喷,身材不错的刘思雨尝试做网络主播,唱歌、跳韩舞、说段子。 “最开始在秀色,播了一周一万多粉丝。‘来疯’的主播找到我,他们经理跟我聊,觉得以我的身材长相,播晚上那段时间肯定会火。”刘思雨想想还是拒绝了,“当时我刚上大一,播晚上12点到早上5点,我肯定接受不了,而且挺没技术含量的。” 离开主播行业,刘思雨尝试做演员。2017年3月,她在北京的A酒店接到人生中第一部戏——在一部都市题材的网络大电影中饰演女二号。对于非科班出身的新人来说,这样的起点不算低。看到成片后,刘思雨发现自己的种种问题: “把角色演得太过了”“当时挺胖的,皮肤状态也不太好”。 “我把片子的一些截图发在朋友圈,”她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,“毕竟这是我拍完的第一部戏。” 影片上线后不久,导演提出继续合作。这次是一部魔幻题材的网络大电影,刘思雨出演女一号。她颇为惊讶。“之前做演员就是一个兴趣爱好。”刘思雨的兼职众多,当时她投入演戏的精力只有百分之二三十,拿到女一号之后,这个比例提高到60%。“演员挣得多,还有自身带的效应。接到这部戏之后,我想当演员的心更加坚定了。” 刘思雨演的是一个猫妖,但因为童年阴影,她从小怕猫。“我观察猫就观察了三个月,”刘思雨告诉南方周末记者,“从一开始看到猫浑身哆嗦,到慢慢能去接触。我太想把它(猫妖)演好了。” ▲试镜演员们聆听网络电影《魔界时代之猫妖》导演说戏。(南方周末记者翁洹/图) 2018年3月,这部网络大电影在A酒店招演员,半年前已确定出演女一号的刘思雨姗姗来迟,她淡定地坐在房间一角,看着其他新演员争夺片中的配角。 来试戏的包括“95后”男孩温航,他现在是全职演员,投入演戏的精力是100%。在1108房间,他没能找到合适的角色。在供过于求的演员市场,这才是大多数人的常态。 温航大专学的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,2015年毕业后拒绝父母安排的工作,在家待业。“当时特迷茫,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,但是特不喜欢朝九晚五。” 他做过“背包客”到处旅行,也做各种兼职维持收入,甚至南下各省,游荡了半年。父母一再催促他回家上班,温航返程途经北京,与做兼职认识的朋友们道别。 “聚完之后,他们说带我去跑群演,问我去不去。”第二天,温航好奇地来到北京昌平暖瓶厂的摄影棚,跟一群人张牙舞爪地演丧尸,“发现这么好玩,能体验不同的生活。”他卸下行囊,留在北京。 (责任编辑:每日一笑) |